丨本文首发于皮皮电影
皮皮电影 / 每天一部精彩电影推荐
我们内地在80到90年代曾经拍出过不少Cult片,那些影片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故事脑洞,而电影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却完全经不起推敲。
比如曾经轰动一时的《霹雳贝贝》,一个带电的小男孩,平常谁都不敢触碰他的身体,就像漫威的电人。虽然这样的小孩很危险,但到最后他的带电能力终于还是被收回,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以喜剧的方式收场。
在《霹雳贝贝》上映的4年后,有另一部题材相似的电影,男主角也是个别人触碰不得的小男孩,他的身上不带电,但身上的分泌物却含有剧毒,而且没有痛觉神经(原著的设定,电影没有交代)。
和贝贝不同的是,这个叫做三三的男孩并不是人畜无害,而是在不经意下就害死了身边的人。他的结局也不如贝贝那般完美,而是走向了自我毁灭。
这部电影有个很邪的名字,叫做《毒吻》,改编自哲夫的同名小说,是其生态系列长篇中的一部,由西影著名导演陈兴中执导。
导演: 陈兴中
编剧: 哲夫
主演: 阎青妤 / 高明 / 徐蕾 / 师小红 / 吴博 / 更多...
类型: 剧情 / 科幻 / 恐怖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1992
片长: 90分钟
电影讲述一对长期生活在剧毒环境中的夫妇生下了一个带毒的小男孩,取名三三。
孩子的母亲在亲吻孩子之后死去,而父亲则因为接触到男孩用过的奶嘴而被毒死。
医院的女护士林囡出于爱心收养了三三,将其带回家里抚养。
她的父亲林非是市长,母亲张兰是环保局长,父母虽然觉得为难,但也尊重她的做法。
然而他们很快发现家里接触过三三口水的宠物都相继被毒死了。
三三被送到林囡的男朋友胡礼所在的科研单位进行研究。
经过分析,他们发现由于三三的父母常年在市里的化工厂工作,父母的体内郁结的大量有毒物质转移到三三的身上,导致三三变成了一个体内含有剧毒的毒娃。
而且他们还发现每逢雷雨之日,三三的身体就会暴长,体内的毒性也会随之增强。
小男孩三三成长的过程有点像1995年的《异种》中的那个拥有外星人DNA的新人类塞尔。
随着异于常人的身体暴长,其身心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和他的养母林囡的关系也一直若即若离。而最终他因为突然暴发的情绪惊动了政府,被特警带走。
但是因为三三的剧毒口水带有腐蚀性,他很快腐蚀掉看守所的铁栏杆逃了出来。
警方很快发动了全城通缉,三三逃到了山里,遇到了美丽的女孩青儿。
三三在山里住了一段时间,和青儿产生了感情。
然而忘我的一个吻却断送了青儿的性命,这令三三悲痛万分,觉得自己根本就不属于这个世界,一切美好的事物都与他无关。
最后三三抱着青儿的尸体走到了高山上,在闻讯赶到的警察的包围之下,站在山上被雷击而死。
他的短暂而悲剧的一生就这样轰轰烈烈地结束,留给我们无尽的反思。
在观影的过程中,皮哥一直满心期待这个带毒的“变种人”会像异种塞尔那样来一场毁灭性的反杀好戏;或是像魔女嘉莉那样暴走;或是像变种人罗刹女那样找到一个组织,但是这一切都没有发生,而是以令人震撼的悲剧收场,这是电影克制的地方。
与此同时,电影也揭示了一个环保治理的两难问题。
林非市长为了城市的食水问题,筹备了三年准备建设一条引水渠,而出资最多的却是市里的重大污染企业。
环保局长张兰希望关闭那家污染企业,但它每年的纳税额却占了全市税务总收入的10%。
同样的问题还出现在对于矿藏的开采,虽然会有破坏环境,却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而这种左右为难的问题是每个地方政府在决策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
实际上电影对于结局做了和谐化的改编,原著的结局非常黑暗。
三三在万念俱灰之下吃掉了自己。你没看错!就是把自己吃了,因为他没有痛感。
小说还详细描写了他吃掉自己的全过程,显得非常血腥和重口。
之所以要这样表达,就是为了带给读者一种强烈的震撼,因为这个男孩正是隐喻了我们人类自身。我们一直在自残,却因为没有痛感而并不在意。
破坏环境就是一种自残,而我们最终会走向毁灭,这是电影所要传达的环保意识。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热血丹心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如何评价电影《雪国列车》
《雪国列车》整部电影的场景制作很不错,而且大家都知道,由韩国出品的影片大多数都有教育意义,这部也不例外。而且这部电影在豆瓣上的评分也算是合格了,整个题材也比较有新意,所以对于喜欢科幻题材的朋友们,也是值得一看的。
电影的整体场景都是建立在全国变暖,大家相信一种CW7的人造制冷技术,可结果却差强人意的一种基础上,“世界被冻结,所有物种遭到灭绝”打开了整部影片的格局,也引进了后面的剧情。而题目中的列车,则是装载着少数幸存人类的列车,而他们也就在这列被CW7冻结的列车中,所有人都不会老去,这也是《雪国列车》的由来。
不过一直在这种压抑的空间里,人性的善恶变得不足为奇。从2014年到2031年,时间的变化也突出了科幻两个字的定义,在这趟列车当中,甚至展现了一种阶级化和弱肉强食的生存环境。这个世界从来就不缺乏贫富之间的差距,影片中也把这点表现的淋漓尽致,关于生活在底层的穷人和上层社会的富人之间,总是会有不公平的对待,而这样的方式,势必会引起反抗。影片当中生活在底层的克里斯,不甘于这样的活着,带着大家进行了“革命”,这点像极了现实生活中时常见到的场面,到处都有压榨,只需要有一个人站起来反抗,就一定会带动很多人。
男主角克里斯是个聪明人,在这类电影的描述当中,都会有一个英雄的存在,他带领着大家经历了杀戮,努力向着上层社会的生活靠近。但万事都有不如意,更何况电影的剧情也不会这么简单,既然有得到,那就一定会有牺牲,不管身处哪个位置,都会有不同的麻烦。在克里斯做到了他一直想做的事情,终于到了列车的最顶端时,才发现真是的生活其实更加残酷:为了活下去,人口必须要减少,列车是永远不会停下来的。为了维持“生态平衡”,能做的只有杀戮,而最好下手的就是幼童。这点不管在任何角度看都是残忍的,但是在电影当中,却能深刻地见识到人性的冷暖。
所有人都在倾尽全力的活着,很少有人在乎孩子的死活,影片把这么残忍的事情展现出来,也包含了导演对人性的看法。所有人到了后面都在相互残杀,因为CW7的影响,列车的寿命以及车上的事物也开始弱化,其实这部影片也反映了现实当中的问题,人与人之间都是互相牵制和互相需要的存在,不管哪方失去了平衡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样的封闭空间里,人也逐渐变得疯狂,不好去说谁对谁错,毕竟大家都是为了能够活着,更何况在这列不会停下来的列车当中,人的寿命会很长。
其实人大多数都是自私的,即便在最后,车里的人能活下来的渺渺无几,可他们为了自己的生命奋斗过,大家都不容易。可是在灾难面前,所有人都是渺小的,救世主更不是所有人都能当的,透过部影片,观众其实也能学会到很多的道理。
如何评价灾难片天降浩劫
《天降浩劫》又名《全球风暴》。
如果是影院看特效,赞,值回票价。
但如果沉下心来,较那么几分真,从电影隶属于艺术这一范畴去鉴赏和评析,需要说下面三点不妥之处。
(1):二者兼顾,追求炫酷,往往适得其反,一无是处!
《全球风暴》从电影分支定义而言:说不上来究竟更像科幻片,还是灾难片。但一定不是我们常说的一句俚语:灾难片里最好的科幻片,或者科幻片里最好的灾难片。
两边兼顾,最尬的结局是两边都没顾得上,变的有些属性不清不楚。
关于灾难:
灾难镜头的描写,原本可以成为本片最大的看点,但却成了槽点,因为徒有其形。
从逻辑角度,如果因为人类破坏自然环境,而导致了极端天气的发生,那根源是不是应该在地球环境的改善上?诚然地球环境,也包含我们熟知的大气层。
但仅仅依靠覆盖全球的卫星网络,发射电波或信号,来引导和干扰大气层,就可以控制整个地球的地震、海啸、雷暴、冰雪、奇寒、酷热。甚至做到如同玄幻一样,挥之即来,挥之又去?百尺巨浪已经淹到喉咙,你说退就退?考虑过巨浪的感受么?
我们暂且不说,如何可以灵活自如的控制灾难使用方法。
另一个问题,难道一定要事事与常理相反,才是灾难的最佳体现吗?
君不见,沙漠发海啸,热带吹寒冰。
况还有,无雨起闪电,无风发狂暴。
地球成了孩子手上的玩具,任由揉捏。这种不按常理出牌,而产生的灾难现象,更像是一场闹剧,不深刻,无痛点。
至于科幻领域的问题,太空站上的每一步其实都是BUG。不过,电影自我标榜主打的是灾难属性,也算略有自知之明。
(2)入乡随俗,照顾本土,但又一带而过,想整哪出?
多数人都被电影海报中漫天闪电下屹立不倒的东方明珠塔吸引,那个高耸的塔尖,配合吱吱作响的闪电,让人无比期待。
期待着、惧怕着,会有嘭的一声巨响,在中国大地炸裂。可惜整部电影看完,不出意外除了屡屡躺枪的中国香港,其他城市毫发无伤。
似乎没有多少美国灾难电影,明目张胆的敢拿中国支柱城市动手,幸乎?
另电影开篇处,有这么一句台词:“来自17个国家的科学家,由中国和美国牵头”。
无比自豪,华纳影视这样的全球巨头,也得照顾中国市场。
中国的霸主和领袖地位日渐浓厚,但除了程龙这个窝在香港的太平洋地区首席科学家外,我们通篇再也不见任何中国人的身影。
也许中国人都是活雷锋,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3)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不是大难临头,说声反击。
电影开篇说:由于无情的海啸、冰雹、风暴在地球上肆意的破坏,于是人类团结起来,开始反击!
这是我最诟病和反感的一句,尤其在诸多美帝电影中,不厌其烦的阐述这个道理:“人定胜天”,“伟大的美利坚人民是无所不能的”。而且常常反客为主,明明是人类破坏在先,最后还说是自然在破坏人类的生存家园。
并且还说要反击?这个词如此这样用,真的好么?我们假设真的有这么一天,难道“救赎”这个词不是更合适吗?
如果说1/2两点是为了突出剧情特效和营造氛围,我姑且选择相信和认了。
但从一个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从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角度来说,第3点是极其不负责任的。
宣扬人类的无所不能,传导自然的可战胜性,其实等同于在观影者心中埋下一个种子,而这种“盲目自大”的种子,兴许就会萌根发芽。心中念叨着:“玩坏了,还可以修嘛,真修不了,反击它,虐它,打一顿就好了?”
我并不是较真,而或为了吐槽而吐槽。
世界上唯一可以彻底改变人类走向的不是科技,而是教育。
此时此刻,电影随着移动端的日渐发达,其影响力并不弱于我们熟知的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