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出品了一部抗日题材的电影——《51号兵站》。导演由经验丰富的刘琼担任,他曾执导过《阿诗玛》和《女篮五号》等著名电影,在影坛享有盛誉。编剧更是由张渭清、梁心、刘泉这三位文采俱佳的创作者担任。
除了优秀的制作团队,电影剧情也是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从中不仅反映了梁洪所代表的地下党人面对危难时的大无畏精神,也突出了浓浓的爱国氛围。
那么怎样才能拍出一部让大家拍手叫好的电影呢?这可让刘琼伤透了脑筋,经过一番考虑,他从不同的电影厂中,邀请了孙道临、顾也鲁、高博等多位合适的优秀演员参演,群星云集,所以在这部电影中,每一个角色都扮演得恰到好处。所以影片非常成功。很多观众都慕名前往影院,上座率特别高。
而看过电影之后,我们发现,影片中正反人物的对比也非常鲜明:正面角色有梁波罗扮演的梁洪、高博扮演的吴明,张翼扮演的老杨等;反面角色则有李保罗扮演的龟田、李纬扮演的马浮根、邓楠扮演的黄元龙等。
男主角梁洪由梁波罗饰演。在电影中,梁洪机智勇敢、临危不乱的形象,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相比较“梁洪”这个名字,大家可能更熟悉他在敌营中的代号“小老大”吧?《51号兵站》是梁波罗的成名作,在拍摄时,前辈们给予了他热心的帮助。尤其是当时已经火遍大江南北的孙道临,在拍戏空闲时,经常耐心地指导梁波罗,使他的的演技进步飞快。
有人说,梁波罗是继王心刚、庞学勤等前辈“男神”之后的又一位帅气男影星。但他的帅气,在我看来,和现在妆容精致的小鲜肉们有本质的不同,他是天生就长得清朗俊俏,气质儒雅。后来梁波罗还出演了《小足球队》、《沙漠驼铃》、《蓝色档案》等电影,但没有一个角色能比他曾经塑造的“小老大”梁洪有更大的名气。
上世纪80年代,在银幕上很难突破固有形象的梁波罗,转战歌坛。他的第一张专辑叫做《梁波罗独唱歌曲》,收录了他演唱的《清晨》、《南屏晚钟》、《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歌曲。因此,他也被称为电影演员中出版歌曲专辑的“第一人”。如今,著名表演艺术家梁波罗已经82岁高龄了,但依旧精神矍铄,令人羡慕。
上影厂的老演员张翼,在电影中扮演老杨。我们曾在电影《宋景诗》、《丽人行》、《林冲》等多部影片中看到他精彩的表现。他可是上世纪二十年代著名的武侠演员呢,出演过的武侠片足足有七十余部。虽然在《51号兵站》中,他是作为配角出现,但也能看出他不俗的表演功底,演起戏来行云流水。但在1983年,张翼去世,享年74岁。
高博在电影中扮演吴明。这位老演员,可真是“千人千面”,演啥像啥啊。他曾在《怒海轻骑》、《红日》、《东港谍影》等多部电影中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每一个角色都性格各异。这位“四大老生”之一的老戏骨,年过七旬依然活跃在银幕上。1992年,高博因病去世,享年74岁。
在《51号兵站》中,反派演员们的演技也相当精彩,与梁波罗等正面角色的对抗非常有看点。
电影中首当其冲的大反派,是阴险狡诈的日本情报处处长龟田,由李保罗饰演。李保罗出演过《乌鸦与麻雀》、《405谋杀案》、《阿诗玛》等多部影片,大多以反派身份出场。他的表演是出了名的朴实,工于人物内心世界的塑造。1997年,老戏骨李保罗病逝,享年86岁。
邓楠在电影中扮演范金生的徒弟黄元龙,作为一个反派角色,他总是被“小老大”玩转于股掌之间。邓楠这位演员,是昔日上影厂的一位“硬里子”,参演过很多电影,但大都以小配角的身份出现,所以并不出名。
邓楠还曾扮演过《凤凰之歌》中的李远民、《铁道游击队》中的鲁汉等。但不幸的是,1968年12月24日,邓楠投河自尽,享年52岁。
情报科科长马浮根由李纬扮演。在电影中,他与梁洪对“黑话”的那一段令我印象深刻。李纬曾出演过《中华儿女》、《小城之春》等电影。还与两位弟弟李农、李志舆并称为“沪上影坛三兄弟”。2005年8月21日,李纬因病辞世,享年86岁。
在《51号兵站》中还有另外的一些配角演员,他们的精彩表现也可圈可点。
顾也鲁扮演的宋先生,虽然镜头不多,但文质彬彬的形象被他展现得淋漓尽致。顾也鲁将一生都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表演事业,电影生涯足足有70多年。在中国电影百年之际,这位老艺术家还被授予了“优秀电影艺术家”称号。2009年12月23日,顾也鲁病逝,享年93岁。
著名演员孙道临在《51号兵站》中扮演政委。我们已经多次介绍过这位表演艺术家了,他的艺术人生长达半个多世纪,令人惊叹。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孙道临,看起来总是温文尔雅。也曾塑造过多个经典银幕形象,于我而言,印象最深的应该是他扮演的李侠吧。后来,虽然他淡出了影坛,但这位老艺术家却依然在为我国的电影事业做贡献。遗憾的是,2007年12月28日,孙道临在上海病逝,享年86岁。
上影厂的演员孙永平扮演小孙。孙永平一共只出演了20多部电影,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他就转型成为了一名导演,执导了多部大型纪录片。2011年11月24日,孙永平在上海因病逝世,享年81岁。
还有在影片中扮演葛老大的茂路,扮演葛海生的曹铎等,同样令人难忘。茂路于1999年3月21日逝世,享年85岁。曹铎于2005年因病去世,享年76岁。另外还有多位著名演员也在《51号兵站》中友情客串了几个镜头,如夏天扮演程路、仲星火扮演特务、吴云芳扮演姨太太、阳华扮演五金店老板等。
亲爱的朋友们,今年是抗战胜利75周年,我们不能忘记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们,也不能忘记在革命后方不懈努力的地下工作者们,他们是无名的英雄。不忘先烈,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看过《51号兵站》后,给我带来的感触良多。
《51号兵站》中太多老演员已去世,留给我们深深的怀念。不知大家还记得电影中的经典片段吗?欢迎大家通过留言区与更多网友和影迷们进行互动吧。我是红秀,再次感谢大家的关注、点赞和分享。咱们明天同一时间,再会。
本文由红秀说娱原创,未经允许请勿抄袭!违者必究!
电影《51号兵站》故事,老戏骨捧红小鲜肉,小老大原型更传奇,还有谁?
在江湖行当里比如相声,我们经常会听到顶门大弟子、入室弟子和关门弟子等称呼,同样都是徒弟,之所以给这几位弟子冠名,就是因为他们的身份特殊。
比如关门弟子,曾经侯宝林收徒师胜杰时特意强调这是我的关门弟子,其中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我要关山门了,以后不收徒弟了。另一个则是师胜杰足够优秀,优秀到有了他我就不想再收其他徒弟了。
而在江湖帮派文化盛行的民国时期,关门弟子的地位还要更高一些,在江湖中很是吃得开,甚至被门中人称之为:小老大。
对于很多读者来说,提起“小老大”就会想到两个名字,一个是梁波罗,另一个则是老电影《51号兵站》,本文就聊一聊这部半个世纪前的谍战电影典范。
一、《51号兵站》的故事梗概和角色原型
《51号兵站》最早的名字叫《地下交通线》,说的是抗战后期发生在上海的故事,新四军在上海有一个专门采购军用物资的秘密兵站,由于遭到日伪破坏,于是新四军年轻干部梁洪奉命以青帮大佬关门弟子的身份到上海重新建立兵站和交通线。
梁洪在上海被青帮中人尊称为小老大,他利用日伪军内部存在的矛盾,在战友配合下成功将物资运出并惩治了汉奸特务马浮根。
该部电影中出场人物很多,不过大部分都是现在所说的工具人,其中有明确历史原型的角色并不算多,但每个原型都不是一般人。
陈述饰演的金老太爷在片中只是一位过场人物,但其原型很牛,应该青帮大佬黄金荣。因此片中黄元龙要请他出场为小老大拉场子,有他一句话,帮会中人就会给小老大面子,因此这位大龙套戏份不多但很重要。
李纬饰演的情报科长马浮根是片中最主要的反派,他的原型应该是留在上海充当汉奸的青帮三大亨之一的张啸林。
片中马浮根也是青帮出身,但在金老太爷发话让大家照顾小老大之后依然处处为难小老大,并且一直和同为汉奸和帮派双重身份的黄元龙关系紧张,这明显是坏了江湖规矩。青帮允许帮派中人为日本人做事赚钱,但在关键问题上必须将帮派放到日本人前头,坏规矩的结果就是张啸林死了,马浮根被杀,而且名声还臭了。
小老大梁洪的原型很多,其中有该片编剧之一张渭清的事迹以及其他在秘密战线工作同志的影子,但一般认为其最大的原型应该是吕炳奎。
吕炳奎是一位传奇人物,他原来是一位医生,而且是名医,上海沦陷之后他倾家荡产组织了一支游击队,嘉定外冈游击队,是当年上海郊区存在的三大游击队之一。
外冈游击队纳入新四军体系之后,吕炳奎承担了很多秘密战线的工作,负责购买转运军用物资、护送干部和搜集情报。比如他曾经为根据地购买转运了高达十七吨的干电池,一直用到全国解放。
更传奇的是,吕炳奎解放后重新投入老本行中医,成为著名的中医泰斗,曾担任卫生部中医司司长,在2003年去世前夕还在为非典防治做出贡献。
电影中小老大的形象已经足够光彩,但比起吕炳奎先生的传奇人生来还是不够的。
二、谍战片的典范
在老电影中比较有名的谍战片有八一厂的《英雄虎胆》,长影厂的《兵临城下》以及上影厂的《51号兵站》。
《51号兵站》的整体风格上看并不算悬疑而更应该属于惊险,片中极少有动刀动枪的戏,多数都是文戏,但其文戏营造的惊险氛围可以算是谍战片的典范之作。
比如该片最著名的桥段之一“盘海底”,马浮根和小老大从见面前就开始进行铺垫,马浮根说小老大叫刘德彪,应该是四十多岁不是二十多岁,而且他见过还认识。
所以等到两人见面时,观众首先就把心提到嗓子眼,想看看马浮根见到陌生的梁洪时到底是什么反应。
没想到马浮根一直隐忍不发,还故意在江湖众人面前盘小老大的海底,其说话从没有高门大嗓却透着步步杀机。
而小老大在面对马浮根时稍显稚嫩,这让观众感到非常不踏实,没想到在盘海底环节小老大的回答丝毫不差,随后在“谈笑风生”中解释了观众一直悬着的问题,原来他是老太爷在刘德彪之后重开山门收的关门弟子。
这场戏在性质上有点像《林海雪原》里杨子荣在威虎山“天王盖地虎”那段,但风格上完全不同,东北胡子是高门大嗓声色俱厉,犹如大刀狂舞。上海青帮则是轻声细语不露声色,宛如匕首暗藏。对观众来说看起来都是非常的过瘾。
笔者认为,《51号兵站》经典之处还有亮点,一个是生活化的台词和剧情,尤其是反派之间,其对话让人感觉不到表演的存在。
另一个则是眼神戏的大量运用,尤其是李纬饰演的马浮根,片中他是一个表情斯文的特务头子,看起来完全没有杀伤力。但其眼神非常犀利,在各种场合中他用不同的眼神渲染着紧张的气氛。
所以,《51号兵站》从场面上几乎没有大的波澜,其能成为谍战片典范就是在刻画人物细节上的成功。
三、一帮老戏骨捧红一个小鲜肉
著名歌曲《南屏晚钟》有很多演唱版本,其中比较受推崇的有费玉清版,但笔者认为梁波罗版本比费玉清更耐听,他在柔和之中还有一丝阳光味道的质感,听了让人感叹,梁波罗真是被演戏耽误的好歌手。
事实上,梁波罗演的电影也不算多,在演艺生涯里他算比较幸运也算不幸,不幸是他正红的时候赶上了运动没戏演,等到可以放开演戏了他又身体不好了,所以还搞了一个唱歌的副业。
梁波罗幸运的地方就是他刚毕业就被上影厂给看中了,然后只跑了一两年龙套就当主演了,主演的第一部电影就是《51号兵站》,他演的小老大一炮而红,从此小老大也成了他的标签。
之所以上影厂选梁波罗当主演,其中一个因素就是他这位小鲜肉足够年轻足够帅气,演一位被江湖人士推崇的小老大很有说服力。
当然,梁波罗一开始也没底,他出身书香门第身上没有江湖气,为此他专门跑到监狱里去访问那些青帮老流氓,跟他们学江湖黑话和做派。
上影厂(海燕电影制片厂)也为梁波罗准备了一大帮老戏骨给他配戏,其力捧“小鲜肉”的想法“昭然若揭”。
我们在《51号兵站》里可以看到很多实力派老戏骨出演配角,饰演马浮根的李纬,别看外表不显老,其实在梁波罗出生前他就从影了,而且李纬对青帮是非常熟悉,他都不用体验生活,演一个马浮根实在是小意思。
饰演地下党的有高博和张翼,他们也都是老派电影明星。
饰演黄元龙的邓楠,其他代表作包括《铁道游击队》里的鲁汉,《林则徐》里的关天培等。
上文说了陈述客串出演了金老太爷,该片还有一位大家熟悉的影星客串,那就是仲星火,他在欲擒故纵一段中饰演了带头搜查小老大货船的特务头目。
其他老戏骨还有饰演宋先生的顾也鲁,饰演朱副官的任申等人。
值得一提的是,该片中还有一位大家熟悉又“陌生”的明星,熟悉的是他的声音,陌生的是他的外表,他在片中戏份不少也很出彩。
这位就是年轻一些的配音大师毕克,他在片中出演特务小头目,职位不高但戏份很重要,毕克老师也用他精湛的演技折服了观众。
四、小花絮
影片最后,小老大带着军用物资乘船远去,他在船上意气风发的镜头是该片的宣传片封面。
观众有所不知的是,当时的梁波罗事实上非常“狼狈”,拍这个镜头时本来帆船旁边是有一艘巡逻艇作为动力辅助的,由于故障巡逻艇被迫退出,帆船失去动力就跟着水流漂走了。
此刻的船上只有梁波罗一名演员,其他九个人中除了一位船老大剩下八位全是劳改犯。一艘失去动力漂走的船,十个船员八名在押劳改犯,可想而知梁波罗当时的心情,估计比小老大在盘海底时都紧张。
幸亏没发生任何意外,天黑以后帆船漂回了码头,剧组和梁波罗都松了口气。
在该片中有一场重头戏,也就是地下党提钢管那场,本来按照剧本是应该由小老大乔装打扮一番后亲自去提的,毕竟他是主演,而这场戏又是该片两大高潮段落之一。
但等梁波罗贴上胡子戴上眼镜之后,导演觉得他还是显得太稚嫩不像特派员,就算他能演但恐怕观众不能接受,毕竟一眼看去他都是个小开而不像颐指气使又老谋深算的特派大员。
因此导演决定修改剧本,让高博饰演的地下党假扮成特派员去提货,等于把两场重头戏的其中一场安排给了配角,主角此刻反而在码头上闲着。
为此,导演还曾专门找梁波罗谈话,告诉他不是不信任他的演技,主要还是为了观众的感受考虑。
对此,笔者不得不想到现在有些所谓谍战剧悬疑剧的套路,观众一眼都看出来那是女扮男装或者男扮女装,片中所有人愣是看不出来,等到女人把头发一甩就立刻惊呼原来你是假扮的。
这就是拿观众当上帝和拿观众当傻瓜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