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香港电影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几乎一半以上的上映作品都是古天乐、张家辉、刘青云、吴镇宇、甄子丹等老面孔,40岁以下勉强叫得住名字的也只有陈家乐(35岁)、李治廷(34岁)等寥寥数人而已。
为什么香港电影总是中老演员当道?很简单,因为大中华地区最大的市场——内地,只接受这些香港娱乐圈成名日久的演员,40岁以下的演员几乎没有号召力;甚至哪怕是台湾、新马市场,这些年轻演员同样扛不起票房。
对于这些地方的观众而言,这些中老年香港演员是参与过他们童年的,哪怕为了情怀回忆、逝去的青春也可以买单,而那些40岁以下的演员成名时,港片的辉煌时代早已过去,基本上除了仍然坚持关注港娱的,都没什么人认识。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电影最风光的年代是建立在电视行业兴盛的基础上的,从周润发、周星驰、梁朝伟、刘德华到古天乐,几乎一大半电影大咖都出自TVB,而其中除了星爷比较特殊外,其他人都是先通过电视剧、综艺节目让大家熟知的,当时TVB仍然是华语世界的影视巨无霸,拍了TVB的戏就等于全世界华人都知道,当他们出来拍电影时,大家当然会买账了。
而到了这些40岁左右、以下的香港演员正式出道时,香港电视业已经走下坡了,等他们好不容易上升到电视事业的天花板,想打入电影圈时,外面的世界已经不太买账了。以TVB最后一代五生、五花为例,除了林峰算是勉强在电影圈站住了脚跟(还是有古老板提携,勉强做个男二、男三),还有谁不是主要靠电视剧维持事业?甚至可以说,大部分人连电视事业都维持不住了。
电影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生意,没有资本愿意赔本赚吆喝,古天乐他们至少能捞回本、赚到钱,这些年轻演员行吗?不行。陈家乐算是英皇力捧的新人了吧?可是他在电影圈的咖位大家有目共睹,还是得靠前辈提携当个配角。至于香港媒体吹嘘的票房保证、冲出国际的卢瀚霆,不提也罢。
所以说,不是这些中老年演员不想退位,而是年轻的演员们真扛不起。这些年来,古天乐签了不少人,跟着他在电影圈拍戏、露脸,但除了林峰,真没什么人有什么水花,几乎可以肯定,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况会更加恶化。
3个月痛失4位老戏骨,新生代艺人接班失败,港片还会有未来吗?
港片已经没有任何发展的未来。
香港电影曾经作为华语电影当中重要的一支,给国内观众带来了非常深刻的记忆,因为辉煌时期的香港电影绝对是华语电影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不过在进入新世纪以来,香港电影的凋零速度远比大家想象的更快一些。而且随着国内电影以及好莱坞电影的冲击,香港电影的影响力以及知名度都开始出现了急速下滑。而造成香港电影辉煌不在的原因也和以下几点有关。
一、人才的流失导致香港电影软文化实力开始消失。电影产业不同于其他相关产业,因为电影行业最重要的资产就是人才,也正是由于人才的大量流失,导致香港电影只能够停留在上个世纪那种电影制作模式当中。虽然上个世纪的电影制作模式曾经给大家带来了比较不错的印象,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制作模式的落后也导致了香港转文化实力开始消失。
二、香港电影没有拍摄商业大片的基础。最能够支撑电影市场和电影产业发展的电影类型,其实就是具有影响力的商业大片,而纵观香港电影发展史,具有影响力的商业大片其实并没有太多,而进入新世纪以来,这样的商业大片更是少的可怜。究其原因就是因为香港电影当中没有拍摄商业大片的思维以及土壤,这也导致香港电影只能够继续拍摄那种小而精致的港式电影。
三、各大电影市场的激烈竞争导致香港电影处于劣势。随着内地电影市场以及好莱坞电影市场展开激烈的较量,香港电影只能够在夹缝中生存,这并不是因为香港电影丧失了质量,而是因为香港的电影市场规模太小,导致大家开始忽略了香港电影的发展。而且这些年香港电影也丧失了走出去的时间以及机会,这也导致香港电影只能够影响到香港市场。
当然香港电影力量当中也不乏有像杜琪峰导演这样懂得进取的导演,也正是由于像这种优秀导演的存在才使得香港电影力量依然有重新复苏的机会。不过从目前来看,随着这些优秀导演的退休,香港电影的机会也就变得越来越少。
《边缘行者》演员的平均年龄超过50岁,如何看待港片青黄不接的现状?
边缘行者演员的平均年龄超过50岁,港产片青黄不接首先是因为香港的电影市场是不大的,而且港产片也没有办法很好地适应好大陆市场的发展。其次则是因为港产片培养人才的模式是有问题的,头部明星长期占据了好的片源,就算剧本再好也不会让年轻人有出头之路,自然也就青黄不接了。
港产片的衰落一度可以从目前播出的各种电影当中看出,大陆市场这几年不仅有吴京的战狼2,同时还有流浪地球这种水平的科幻片,这证明大陆市场的电影不论是从剧情还是从制作水平上都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但港产片却是另一番境地。边缘行者演员的平均年龄超过50岁,先不说这部片子的剧情如何拼凑,这里面的演员去演20多岁的小年轻实在是不太适合,如果三四十岁去演20多岁的小年轻还可以被接受,但50岁的痕迹实在是太严重了。
首要原因:港产片市场不行导致
港产片演员青黄不接的现象是由于港产片市场不行导致的,由于港产片市场本来就不大,香港电影基本上都赚不了多少钱,自然投资人也就会专门找一些有票房保障的、年龄比较资深的演员出演,按照这种市场现状,年轻人自然就永无出头之日。更何况港产片市场导致了香港的制作公司不太熟悉大陆市场的需求,他们始终沉浸在港产片的黄金时代的幻想当中。
其次原因:港产片新人培养体系存在问题
港产片的新人培养体系是有问题的,任何一部港产片都不可能从市场上去选新人出演,因为他们除了能够把握香港的市场以外,他们对于大陆市场一无所知,所以他们不敢用新人,电影长期由头部明星霸占好片源,就算演员演技再好这也得演员适合出演才行,如果不适合出演,最后也就慢慢成了烂片。依靠着TVB等电视剧平台培养演员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香港市场的制片公司也应该在社会上寻找一些新的血液输入,老是让一些出名的演员去演一些年轻角色,这多少都是不合适的,同时也是这种不合适造成了港产片青黄不接极为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