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 门神,古代门神的产生

首页 » 影视资讯 » 正文

秦叔宝尉迟恭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对门神,关于他们俩,有这样一段让人津津乐道的故事:

大唐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有一次得了重病,他每夜感觉寝宫外面是“鬼魅呼叫,三十六宫,七十二院,夜无宁静”,那时的大明宫内,堪比是恐怖片的片场。

李世民大为惊惧,每夜不得安眠,病情因此更加恶化。大将秦叔宝和尉迟恭得知后,主动请缨夜里去宫里担当御前侍卫。

太宗应允,于是二将披坚执锐,夜夜守在皇帝的寝宫之外。而李世民竟从此睡得踏实安稳,身体不久也痊愈了。

他感念秦叔宝、尉迟恭的辛劳,又爱惜两位大将的身体,于是便命人将他们身披重甲、手执兵刃、怒目圆睁的形象画了下来,悬于宫门之外,宫中的魑魅魍魉从此不再作祟,而后世也将此沿袭下来,永为门神。

今天我们看到的门神年画,多为秦叔宝、尉迟恭的形象。不过,需要说明的是,他们仅仅是“门神大家族”中的一员,早在上古时期,先民们就有了属于他们的门神。而经过时代演变,历史变迁,各个时代几乎都出现了一些人们敬奉的门神。

那么,历史上究竟出现过哪些门神呢?今天我们来简要梳理一下古代门神“进化史”。

一、“芦苇”、“海螺”和“桃木”

人们对于门神的敬奉,起源于上古时期的“门祭”活动。

在原始社会,古代的先民们在建造房屋时,往往要先祈求神灵对自己房屋的庇护。

因此,人们在建造前,总要在房屋的门下面埋一些器物、牲畜甚至是牲人,作为献祭仪式之用。

那个时代的人们认为“万物有灵”,面对变幻莫测、喜怒无常的大自然,他们往往将自己的命运与日常生活中之所见、所感、所爱的物品联系在一起,比如:

夏人主要生活在今天的河南及以西地区,那个时候当地水草丰美,于是人们崇拜无边无际的芦苇;

殷人发源于东夷,也就是今天的山东、江苏、浙江一带,因为靠近大海,他们崇拜繁衍能力极强而又有重壳保护的海螺;

周人发源于西北一带的山区,他们崇拜生命力极强且在当时随处可见的桃树。

值得一提是周人与桃木。

周人认为桃木是“仙木”,能够驱邪逐鬼,而以桃木做成的兵器,就可以斩妖除魔。所以,人们常常在自己的门前挂上桃木,以此来镇压前来作祟的魑魅魍魉。

门祭的习俗与桃木能驱鬼的信仰结合在了一起,最终成为了立桃人的习俗。

可见,最早的门神,还没有自己的形象与名号,只是简简单单的一块木头。

直到汉代,人们开始在桃木上写“神荼”、“郁垒”的名字,并开始想象和描绘他们的样子,真正形象化的门神信仰由此开始。

二、“神荼”、“郁垒”

最早关于神荼、郁垒的记载,来源于《山海经·大荒北经》:

“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闲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二曰陛(郁)垒,主阅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于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陛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

以上这段故事中,既提到了神荼、郁垒这两位上古大神,也说到了远古时代的贤君——黄帝。

当时,黄帝作了大“礼”,立了两个大桃人于门户之上,再在上面画了神荼、郁垒的形象,以驱鬼辟邪。

到了汉代,具备压制恶鬼技能的神荼、郁垒,开始成为了我国古代最早的门神形象。

“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

在当时,每到除夕,人们便在门上放置绘有神荼、郁垒形象或直接书写二人名字的桃木,再悬挂苇索(一种用蒲苇编结而成的绳索)以供他们缚鬼之用。

三、钟馗

隋唐之前,人们在桃木上写“神荼”、“郁垒”,或者将二人的形象绘于门板之上,以抵御鬼怪。

而到了唐末,一个新面孔出现在了人们的门板之上,他就是钟馗。

钟馗是我们家喻户晓的人物,可他到底是谁呢?这个故事也与一位唐朝皇帝有关,他就是唐玄宗。

相传,大唐开元年间,唐玄宗也病倒了,卧床不起一个多月不见好转。

就在御医们束手无策之际,唐玄宗却因为一个梦而奇迹般痊愈了。

某一天,唐玄宗梦见有小鬼来偷盗自己的玉笛和杨贵妃的香囊。正在要紧时刻,一个身穿破衣烂衫的大鬼出手相救,擒拿住了那帮作祟的小鬼。

唐玄宗问这位义士为谁。大鬼答道:“吾乃钟南进士钟馗,特来为陛下除妖。”

玄宗梦醒后,果然大病痊愈,于是诏令画圣吴道子将自己梦中的钟馗形象画了下来,并命令民间在除夕日悬挂之,以示感念。

由这个故事开始,钟馗便逐渐替代了神荼、郁垒,成为了新一代的门神。

在唐代,因为出现了雕版印刷技术,人们开始在纸上印刷门神,这样印出来的门神因为极具观赏和装饰价值,比之前代的桃符更能营造节日气氛,深受人们欢迎。

四、文武门神

虽然秦叔宝、尉迟恭为唐太宗守夜的故事发生在唐初,但二人真正成为门神,却是北宋时候的事。

秦叔宝、尉迟恭与前代的门神们还有一个显著的不同,那就是他们并没有实际捉鬼的行为或传说,他们之所以荣登“神位”,主要还是通过唐太宗这位人间皇帝的认可。

而且,随着他们成为门神,“门神家族”也出现了文武两类门神之别,并且大规模“扩招”!

武将出身的秦叔宝、尉迟恭被人们归类为了“武门神”,而上古大神神荼、郁垒和进士出身的钟馗则被归为“文门神”。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鬼神等超自然之力的畏惧逐渐降低,对美好物质生活的追求开始逐渐上升。因此,除了秦叔宝、尉迟恭这两位令人生畏的战将,还有大量历史人物加入到了“门神大家族”中来。

比如,家中有读书应试的书生,家人往往将“诸葛亮”、“梁颢(北宋的父子状元)”等古代先贤作为文门神的形象贴在家门上,借此希望家中的学子们将来能够中举、做官。

在比如,还有人把门神作为祈福纳财的对象,比较有名的就是刘海蟾。

刘海蟾相传是五代十国时期人。他曾经两次遇到神仙,一次是遇到汉钟离,一次是遇到吕洞宾。有了如此机缘,他便弃官学道,遁迹于终南山,最终修真成道。

刘海蟾还被民间附会上了“刘海戏蟾”的故事,传说他能给人间带来钱财和子嗣,“刘海戏金蟾 ,步步钓金钱”,人们把他想象成为一位不折不扣的吉祥大神。

于是,在民间年画中,刘海蟾也往往是一副手提金钱 ,穿红戴绿的“暴发户”形象。

“文门神”这边人才济济,“武门神”这边厢也是不遑多让。在明清以后,武门神”的阵容也是日益扩充,比如,有的地方出现了赵云、马超等三国人物的门神形象;有的地方出现了孙膑、韩信、岳飞等军事家的形象;随着明清演义小说的宣传和普及,像孟良和焦赞之类成双入对出现的猛将也加入其中。

这一时期新加入“门神家族”的这些武将们,多是深受百姓喜爱和广为人知的英雄人物。

总之,“门神”的出现,源于上古先民们对于大自然的敬畏,对于神明的崇拜。然而时过境迁,当人们不再记得那些古代的传统,不再迷信门神们具备的神力的时候,他们最终变成了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现在,原本凶神恶煞一般的秦叔宝、尉迟恭,也在年画中变得慈眉善目起来,让人赏心悦目。

所以,那些本来拒绝鬼怪入门的门神,最终演变成为了迎接福气入户的“福神”。

古代 门神,古代门神的产生

门神是民间信仰守卫门户的神灵,它的由来是什么?

门神在全国各地各有不同,如河南人所供奉的门神为三国时期蜀国的赵云和马超。河北人供奉的门神是马超,马岱哥俩,冀西北则供奉薛仁贵和盖苏。陕西人供奉孙膑和庞涓,黄三太和杨香武。而汉中一带张贴的多是孟良,焦赞这两条莽汉子。最有趣的是京北密云一带供奉的门神竟是夫妻二人----杨宗保与穆桂英。下面,挑选几类流传较广、为大多数人都认可的门神,一一进行来历介绍。
一、来源于神荼郁垒
门神信仰由来已久,门神是谁历史上对此的记载有很多种,而距今最久远的门神,在山海经中有所记载。书上所记,在苍茫的大海中有一座孤岛,岛上世外仙境,有很多桃树,而在岛上有个大桃树,与众不同,伸出的枝丫蔓延到了东北方向,而针对万鬼出入的门,门旁有两位守护神,一名叫神荼,一名叫郁垒,据说他们面目凶恶,又镇邪的本领,所以黄帝便指示他们镇守鬼门。而两位门神守护大门一旦有鬼想出来便会折下旁边桃枝鞭打它们。所以鬼都怕神荼、郁垒二人。神荼、郁垒二人从此美名远洋,他们有此本领,能够驱邪避凶,所以受到了世人的敬仰,便把二人称作是门神,最早的门神其实不是画,而是用模板雕刻而成的人形,把模板置于门上,更为立体,能够震慑住鬼神,而用于雕刻门神的木板是桃木制成的,那时候人们视神荼与郁垒为门神,据说他们能够驱邪挡煞,来往鬼神不敢亲近,而桃木又被视为驱邪植物,二者相配,力量强大。
二、来源于秦琼尉迟恭
到了唐代,门神的位置便被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所取代。 人们为什么会把他们印在纸上当做门神呢?据说有这么一段传说:一天,唐太宗梦见一位大将军来向他求救。那位将军说:“我是东海的龙王,玉帝命令我到人间降雨,唉!我去迟了,以致河水干了,土地裂了,全国各地都闹旱灾,玉帝知道后大怒,判我死刑,明天午时由你的大臣魏征监斩,到时候,您如果能想办法让魏征不来,我就能活命。”太宗很同情龙王,就答应了他的请求。 第二天一大早太宗就叫魏征来陪他下棋,从早上一直下到中午,魏征实在太累了,就打了一个盹儿,谁知他竟然在梦中去监斩了。 从此以后,海龙王的冤魂每晚都来找太宗,抱怨他言而无信,日夜在宫外呼号讨命。太宗告知群臣,大将秦叔宝道:愿同尉迟敬德戎装立门外以待。太宗答应了。那一夜果然无事。太宗因不忍二将辛苦,遂命巧手丹青,画二将真容,贴于门上。仔细观察,其中一位手执钢鞭,另一位手执铁锏。执鞭者是尉迟敬德,执锏者是秦叔宝即秦琼。
三、来源于赵云伍子胥
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混战割据的局面,人物生活得以安定,生产也渐渐好转,尤其是造纸、印刷术的发展,使门神画开始大量印刷,普及各地。“十二月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旭……”说明在公元十世纪的中国,民间雕版印刷门神画已十分普遍,深受广大劳动人民的喜爱。
此时,北宋的第三位皇帝一手打造出一对本该风马牛不相及的门神组合:赵云和伍子胥。这两人一位是三国时的白马将军,一位是战国时惨死的忠臣,到底是怎么被放到一起做了门神?这还要从宋代说书人传讲的一则故事说起。
一次宋真宗在武庙里举行祭祀活动。有大臣奏本,说伍子胥曾经鞭打楚王的尸体,赵云也曾当众呵斥主公刘备的夫人,这都是大逆不道、欺君犯上的行径。两人在武庙里享受香火祭祀不很适宜。 宋真宗思索一番,说他们虽然有此过错,但也堪称一代英雄。作为一个折中的办法,将两人塑像移出,安放在武庙门口接受祭祀。这可能给当时汴梁的舆论界造成误导,以为皇帝加封他们两人为武庙的门神。民间开始纷纷效法,于是这两位本不相干的古代英雄,并肩携手进入了门神班底。
四、来源于四公子
元代统治者为蒙古族,所居穹庐毡帐,向无挂门神之风俗,谈及门神画的文字资料寥寥无几。但元大都的酒坊很多,这与皇帝就是一大酒徒有关。酒坊通常装饰华丽的门神画,以招引那些贪杯好酒之徒。《析津志辑佚·风俗》描述道:“酒槽坊,门首多画四公子:春申君、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以红漆阑干护之……间又画汉钟离、唐吕洞宾为门额……”四公子都是春秋战国贵族中轻财重义,饮酒好客之人,所以画在门首用红漆栏杆保护。而吕洞宾成仙后“三醉岳阳楼”,是一酒仙无疑。钟离权于酒肆遇吕洞宾,岂非酒客?元代建大都后,国内外商人到京贸易者无数,然识得汉字者寥寥,故不知大街上商家所售何物。以画四公子,吕洞宾汉钟离等神仙人物于门首、门额处,实为门神题材广增而又起广告作用之开山。

古代 门神,古代门神的产生

门神的由来

  门神的前身是桃符,又称“桃板”。古人认为桃木是五木之精,能克百鬼,故从汉代起即有用桃作辟邪之具的风习,以桃木作桃人、桃印、桃板、桃符等辟邪。
  门神,传说是能捉鬼的神荼、郁垒。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中引《黄帝书》说:上古的时候,有神荼、郁垒俩兄弟,他们住在度朔山上。山上有一棵桃树,树阴如盖。每天早上,他们便在这树下检阅百鬼。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
  后来,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的画像,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南朝·梁·宗憬《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一日,“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门神。”
  然而,真正史书记载的门神,却不是神荼、郁垒,而是古代的一个勇士叫做成庆的。在班固的《汉书·广川王传》中记载:广川王(去疾)的殿门上曾画有古勇士成庆的画像,短衣大裤长剑。到了唐代,门神的位置便被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所取代。
  人们为什么会把他们印在纸上当做门神呢?据说有这么一段传说:一天,唐太宗梦见一位大将军来向他求救。那位将军说:“我是东海的龙王,玉帝命令我到人间降雨,唉!我去迟了,以致河水干了,土地裂了,全国各地都闹旱灾,玉帝知道后大怒,判我死刑,明天午时由你的大臣魏征监斩,到时候,您如果能想办法让魏征不来,我就能活命。”太宗很同情龙王,就答应了他的请求。
  第二天一大早太宗就叫魏征来陪他下棋,从早上一直下到中午,魏征实在太累了,就打了一个盹儿,谁知他竟然在梦中去监斩了。
  从此以后,海龙王的冤魂每晚都来找太宗,抱怨他言而无信,日夜在宫外呼号讨命。太宗告知群臣,大将秦叔宝道:愿同尉迟敬德戎装立门外以待。太宗答应了。那一夜果然无事。太宗因不忍二将辛苦,遂命巧手丹青,画二将真容,贴于门上。仔细观察,其中一位手执钢鞭,另一位手执铁锏。执鞭者是尉迟敬德,执锏者是秦叔宝即秦琼。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sanjia.com/artdetail-208.html
 推荐视频

成功路上

李程彬 王识贤 张诗盈 吴翰林 许莉廷 郭子乾 黄奇斌 李之勤 张再兴 陈雪甄 洪毓璟 黃登楷 郭雪芙 郑楠钟

幻术大师:盒中的杰克[电影解说]

艾伦·戴维斯 卡罗琳·昆汀 约翰·布鲁塞尔

怒火(上)(原声版)

格雷格·T·尼尔森 邦妮·比蒂丽娅 理查德·法恩斯沃斯 尤尔根·普洛斯诺

假面迷情

完颜洛绒 孙嘉琪 俞逸夫 范薇 张冠森 刘帅 杜程一诺 朱籽安

绝不放过你[电影解说]

任程伟 潘雨辰 赵恒煊 杜源 刘毓滨 刘之冰 高强 林鹏 侯天来 刘向京 茹萍 吴珊珊 叶静 王雪洋 王晓巍 黄爱玲 贾永志 张洪杰 闫淑琴 宋亓 孙兴 董晓光 王一淼 杜敏赫 柏青 刘永生 徐广明 袁满 张延平 张澍 贺敬东 李大禹 吕毅 杨子骅 高德军 徐景信 张志红 马冬 关新伟 常军

时间机器[电影解说]

盖·皮尔斯 萨曼莎·穆巴 马克·阿蒂 西耶娜·盖尔利 Laura Kirk

三德和尚与舂米六粤语

洪金宝 陈星 冯克安 田俊 卢海鹏 午马 林正英 任世官

史前世界

Bray Poor 内尔·斯杜克

 用户评论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