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把你最喜欢的小猪佩奇吃到肚里去”!
皮皮一直在跑,听着奶奶这么一说,就张开了小嘴,奶奶高兴地把一勺饭和菜送到了孩子的嘴里,然后把每一勺饭都化身佩奇乔治海绵宝宝猪猪侠等所有能想出来的动画人物送入了孩子的嘴里。
“我家皮皮两岁多了,每次吃饭都像打仗,要么哄着喂,要么追着喂,有时候需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吃完一顿饭,哄吃饭就像打仗,每次为了他好好吃饭都弄得自己和家人筋疲力尽。宝宝吃饭这么费劲,该怎么办?”皮皮妈妈向我诉苦道。
“孩子吃饭困难怎么办”?这是我在工作中,经常会被妈妈或家长们问到的问题。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宝宝成为爱吃饭的天使,自己做什么饭菜宝宝都爱吃,更希望看着宝宝狼吞虎咽的样子。但现实是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经历:吃饭时间宝宝吃不了几口就到处跑,才吃几口就不愿意吃。
一些心理素质好的爸爸妈妈还可能淡定一点,爱吃就吃,不吃就是不饿。可是有的爸爸妈妈就受不了,尤其是跟老人一起生活的孩子,往往乱了分寸,宝宝不吃饭就容易缺乏营养,缺乏营养会影响身体和智力的发育,没有好智力就不能有好的学习成绩,成绩不好就进不了好大学,进不了好大学就不有好工作,以此类推,会让孩子的未来人生都处于一片灰暗。
“一碗饭引起的危机也由此展开”,从而出现哄着喂,追着喂,甚至是“求”他吃一口,有时不惜用条件跟孩子交换,比如一边吃饭,一边给孩子用电脑放着孩子喜欢的动画片,目的就是想要孩子好好吃饭,这也成为了一些家庭孩子吃饭时的常态。
如果排除宝宝因疾病,出现想吃又不能吃的情况,父母需要针对性地护理和治疗外。大多数宝宝出现吃饭困难,多因宝宝长大了。2-3岁阶段正是宝宝自主意识特别强的时候,这时候他们的手脚利索,能跑能跳,话也能说明白了,对很多事物都有了喜欢或不喜欢的自我主张,同时情绪也容易达到兴奋和愤怒的顶点。
用唐纳德.温尼科特的解释就是:孩子在2岁左右,情绪很容易达到兴奋和愤怒的顶点,这种兴奋的到来总会伴随着非常有破坏性的想法出现,想要摧毁一切美好的事物,包括食物。伴随着这种想法,孩子接下来的感受是,如果摧毁了一切,那就什么都没有了,那我就会挨饿的。有时候,孩子就会干脆停止对食物的渴求,通过压抑本能的方式,来避免进食时带来的过于兴奋的感觉。于是孩子开始努力控制自己对食物的渴望,让自己别那么贪吃,所以胃口自然就变差了,有时候孩子抵制的是水或奶,有时候抵制的是食物。
宝宝不好好吃饭的现象大致发生在2-3岁这个阶段,是个特别正常的现象,父母不用担心焦虑,惊慌失措。
父母会担心自己的孩子营养不够,长得会比别的孩子瘦小,其实每个孩子未来的身高体重除了跟营养有关,跟孩子的遗传也有很大的关系。父母需要要平静对待孩子这一阶段出现的现象,就像对待孩子尿裤子,走路摔跤一样,这是孩子内在成长的必然阶段。如果你硬要勉强孩子去吃饭,”不要这样,不要那样“,反而会遭遇孩子更强烈、更顽固的抵抗,同时也会让孩子对吃饭有不好的体验,为孩子偏食或厌食埋下伏笔。而采取追着喂饭,或用条件交换孩子吃饭,也会延长孩子不好好吃饭的时间。所以只要亲自负责养育的那个人(妈妈)表现得冷静而自然,始终如一,孩子过段时间自己就好了。
虽然这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个阶段,父母也可以通过一些办法帮宝宝把自己抑制的食欲找回来。
1.正确看待孩子的食欲标准
现在的父母都是有知识文化的人,都很爱学习,经常会有”书上说“,”专家说”,“医生说”,当孩子的食量以及孩子吃的能力跟这些“说”有差距时,父母往往会产生落差,从而引发了很多的喂养难题。但是爸爸妈妈们,你们养的是孩子,不是数据,每个孩子都有自身的特点,吃的多与少是宝宝自己决定的。您总想让孩子多吃,孩子也很辛苦啊,只因昨天吃了大半碗饭,今天吃了半碗,就要被追着喂,被引诱着吃,这吃的任务太重,父母喂得难度大,搞得孩子辛苦,父母也很辛苦。只要宝宝的生长在正常范围内,父母就不用担心,吃饭本来是很自然的事情,不要让吃饭成为一种负担。
2.要让孩子拥有吃的胃口
人不饿,就不会对食物有多大兴趣,这对我们的小宝宝来说也是一样的。虽然孩子有时候会有抑制对食物的渴望,但往往是在孩子还能承受的范围内。如今孩子的物质生活都特别充沛,所吃的零食、水果等往往并不会被限制,如果是因为零食而导致孩子正餐不愿意吃,那么就尽量减少两餐之间的零食。而现代人受电子产品的诱惑,户外活动和运动也比较少,这往往也让很多的宝宝缺少户外活动。请父母们摆脱电子产品的诱惑,带宝宝到户外去消耗一下体能,运动运动,帮宝宝找回饥饿感吧!
3.根据孩子的喜好,做出适合孩子口味的食物
宝宝拥有了独立意识,对自己吃的食物的颜色、味道、形状等也有了自己的喜好,所以会出现有的食物不喜欢,有的食物不愿吃。在不规定进食量的同时还要重视食物的多样化和烹饪方法,注意食物的形状和颜色搭配。如果宝宝不愿意吃某种食物,可以改变烹饪方式,比如孩子不爱吃煮鸡蛋,可以做成鸡蛋羹或者西红柿炒鸡蛋,做成宝宝能接受的性状,如果宝宝实在不接受某一种食物,可以找与之营养价值类似的食物替代,也都是可以的。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方面是爸爸妈妈的喂养难,担心孩子的生长发育,但奇怪的是很多宝宝都是一直在按部就班地生长着,沿着自己的生长发育轨迹前进着。请父母把宝宝吃饭当作生活中的常态,让吃饭回归自然,即使宝宝瘦点也没关系,宝宝开心,妈妈也舒心。到了宝宝3岁以后,他们会用语言清楚地告诉你:“妈妈,我饿了;妈妈,我吃饱了”。我们的爸爸妈妈只需耐心等待,陪伴宝宝度过这段“闹独立”的时期就好!
没有不爱吃饭的娃!家长学会这3招,宝宝胃口好,吃嘛嘛香!
不知什么时候起,孩子不爱吃饭成了父母们流行的烦恼。经常会有姐妹和我抱怨孩子不爱吃饭,每天吃饭都像打仗。那么,为什么孩子会不想吃东西呢?
一、孩子不爱吃饭的原因
当孩子不爱吃饭时,家长首先应该寻找导致原因,并不能一味的采取强迫式地喂饭形式。常见导致孩子不爱吃饭的原因有以下3点:
1、孩子没食欲。
孩子食欲不佳,吃什么都没胃口,进食量减少,导致身体吸收不到足够的养分,变得面黄肌瘦,不仅直接影响生长发育,而且造成抵抗力下降。造成孩子“没食欲”的原因有两点:
第一,孩子嘴不停,胃不闲,根本就“不饿”。 “肚子饿了,便想吃饭”这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如果孩子的肚子真的很饿了,就不会有不肯吃饭的问题,因此,宝宝“拒绝吃饭”的理由最常见的就是肚子不饿。
现在的孩子都很幸福,因为现在家里独生子女多,父母对孩子疼爱有加。于是孩子想吃东西就给他吃,孩子喜欢吃什么就给他买什么。有的家长则把食物作为体现母爱和父爱的表现,把零食作为哄孩子的工具,哭了、闹了就给点儿吃,总怕孩子饿着,于是零食不断。这样导致一些儿童吃过多的甜食、水果糖、冰激凌等含糖较多的零食,这既会使血液中的糖含量过高,还会产生饱腹感,从而没有了饥饿的感觉,所以到了正餐时间他根本就没有胃口吃饭,而过后又要以点心零食充饥,从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第二,家长提供的食物太单一或者不够“诱人”。 很多家长因为某种食物“有营养”或者吃了“对孩子好”,就逼着孩子天天吃。也有的家长因为不知道应该给孩子吃什么,或者不会做辅食,或者嫌变着花样做辅食太麻烦,导致提供给孩子的食物太单一。再好吃的东西,天天吃也会腻,时间长了,孩子就不愿意吃了。
另外,中国人做饭,讲究“色香味俱全”,对于小孩子来说,色彩鲜艳、造型有趣的食物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可是,许多家长因为厨艺欠佳或者怕麻烦,做的食物大人都不爱吃,更何况孩子呢?孩子看到每餐饭菜品种重复单调,烹调的色、香、味不够或太油腻,也会引不起食欲。
2、喂养方式不当。
在婴幼儿的喂养方面,普遍存在着下列一些不合理现象,家长们如不引起重视,不仅会使孩子的食欲不好,吃东西不香,还可影响孩子的营养状况和生长发育。有的孩子长时间食欲不振,对食物不感兴趣,食量明显减少,经常回避或拒绝进食,这时候家长就要注意,是不是因为父母的喂养方式不当,导致宝宝厌食。宝宝厌食已成为父母们头痛的常见问题,引发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没有及时添加辅食。 6个月前,婴儿最好的营养品是母乳,6个月后,母乳的营养成分就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需要了。所以6后必须逐渐增加辅食直至断奶,这样,一方面可以锻炼婴儿的咀嚼能力,利于从流食过渡到半流食、直到固体食物过程;另一方面也可以满足小儿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如果辅食添加不及时,孩子到了该断奶的年龄还没有能力进食乳类以外的食品,就会影响孩子咀嚼功能的发育,这样必然会影响到孩子的进食兴趣。
第二,强迫孩子多吃点。 很多家长觉得宝宝吃饭吃得少,一定非让他多吃几口。其实由于受到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宝宝有时会多吃一点,有时则可能会少吃一点,这是件很自然的事情,家长不必忧心如焚。如果强迫孩子进食,反而会引起宝宝的反感,久而久之便会产生厌食情绪。
第三,吃饭时让孩子不开心。 一般宝宝到了8、9个月时,大人在给他喂饭的时候,他们会伸手抓大人的勺子,或者自己用手去抓碗里的食物,但是家长为了图省事,往往就生气地制止宝宝这种行为。如果宝宝在吃饭前常常是被骂着或求着吃饭,久而久之,“吃饭”给宝宝带来的就是委屈或难受,吃饭带给孩子的不是乐趣而是厌恶了。吃饭时训斥或打骂孩子不仅会降低其食欲,也会使孩子用拒食来表示反抗,时间长了,容易造成顽固性厌食。
3、 健康 问题。
第一,宝宝病了。 有些孩子患病,如肠胃不适、上呼吸道感染、发烧等都会引起孩子食欲不振、胃口不佳,不想吃饭。孩子在病前、病中和病后的一周,甚至几周内都可能不怎么吃饭,这需要大人适当调整期望。
第二,宝宝积食了。 有的爸妈希望宝宝长得健壮些,平时高蛋白、高糖、高级营养品不断,孰不知宝宝的消化功能有限,胃肠负担不了,结果事与愿违,造成宝宝食欲下降,有的出现疳膨食积,倒了胃口。一岁后的宝宝,消化系统正处于食物转型期,容易发生消化不良,导致积食的状况。一旦积食了,宝宝就会食欲恹恹,吃不下饭,这个时候家长们就不要强迫宝宝吃饭啦。
第三,宝宝缺锌了。 除了生病,缺锌也可能引起宝宝食欲变差。锌是味觉素的结构成分,并起着支持、营养和分化味蕾的作用,缺锌导致味蕾细胞的分裂和生长缓慢,味蕾结构发生改变。缺锌后,口腔黏膜增生及角化不全,易于脱落阻塞舌乳头中的味觉小孔,使味蕾难以感受到食物的刺激,从而导致味觉迟钝,食欲下降,引起偏食、厌食甚至异食。此外,缺锌还可使唾液中碱性磷酸酶(含锌酶)减少,并降低消化系统中羟基肽酶的活性,加剧偏食厌食的程度,由此又进一步导致锌摄入不足,形成恶性循环。
二、3招让孩子爱上吃饭
养成按时吃饭、好好进食的习惯,是培养孩子 健康 饮食的重要一步。孩子不爱吃饭,家长应寻找原因,科学引导孩子好好吃饭,营造良好的吃饭氛围,让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而不是强迫式地让孩子吃饭,效果适得其反。宝宝不爱吃饭,怎么办?若兰妈咪为大家支3招,宝宝不挑食,吃嘛嘛香!
第一招:提高宝宝的食欲
很多孩子一上饭桌,就出现各种状况,不是没有胃口,就是挑三拣四,这不爱吃、那也不爱吃,让家长非常头疼。要让孩子爱上吃饭,提高吃饭的兴致,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给孩子胃肠道减负。
饮食要节制,避免给孩子吃油炸食物,吃过多的冰激凌等甜冷饮品,这样能保护消化酶含量和功能,维护食欲。临近吃正餐时不要给孩子吃零食点心,定时、定点进食会使孩子形成条件反射,每当临近吃饭时,他的消化系统便会活动起来,产生饥饿感,从而为进食作好准备。
2、户内外活动不能少。
宝宝长期不爱运动,代谢减少,胃肠道消化功能得不到强化,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也会降低,食欲自然也会随之减少,户外活动可加快新陈代谢,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所以,家长不能限制孩子的活动,多带宝宝出去玩耍,增加运动量。玩耍的过程也是宝宝观察世界、认识新朋友的过程。宝宝玩得开心,心情愉悦,用餐时自然会配合很多,吃嘛嘛香。但需要注意:进食前半小时内不要进行剧烈活动。
3、保证充足的睡眠。
家长肯定会觉得奇怪,吃饭和睡觉怎么就联系到一块了呢。其实宝宝消化道活动与他的大脑皮质的功能密切有关,如果睡眠不足会抑制丘脑下部的进食中枢,从而明显地减少消化液和胃肠道的蠕动,因此充足的睡眠是提高食欲的先决条件。
4、把食物做的诱人点。
婴幼儿饮食太单一化,难以引起孩子的食欲。孩子虽小,也已懂得食品的色、香、味。换换花样,变变味道,可以引起孩子的兴趣和食欲。做宝宝餐时,尽量把宝宝的食物打扮得“花枝招展”一点,丰富的色彩和动物造型都会让宝宝很好奇。另外,多味和多品种的食品可以刺激消化液的分泌,提高消化吸收能力,这样才能大大增大他的食欲呢。毕竟,有谁能够抵挡 美食 的诱惑呢?
将食物做得有色彩,要利用天然蔬菜的颜色。如将大柿子椒的红色、青菜的绿色、豆腐的白色,巧妙地搭配在一起,很能吸引宝宝的目光。又如在小馒头表面上撒一些菜、肉末或果泥,宝宝也会对食物产生兴趣。
宝宝对形比较敏感,一个造型普通的面点,即使再好吃,宝宝也不会去看一眼。把面点做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宝宝会爱不释手。许多粗粮,经过加工,做成各种几何图形、各种动物的形状,宝宝们都很喜欢。
另外,可以用有趣的餐具,如带天线宝宝图案的勺子等,将孩子注意力转移到餐具上。也可以偶尔给宝宝换套餐具,让TA挑选自己喜欢的颜色和形状,通过餐具的趣味性也可以增强宝宝的进食欲望。
5、让宝宝自己动手。
让宝宝自己动手吃饭、夹菜,不要怕孩子弄脏或者弄得到处都是,这样既可以激发宝宝自己动手吃饭的兴趣,更重要是使孩子的观察力、触觉和精细动作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还可以和宝宝玩吃饭过家家的引导 游戏 ,教他“炒菜”“做饭”,然后学习自己吃饭。
第二招:营造良好的吃饭环境
进食环境差,边吃边玩,或进食时爸妈逗弄、训斥,使大脑皮层的食物中枢不能形成优势的兴奋灶。所以,作为父母最需要做的就是为宝宝创造轻松愉快的饮食环境和氛围,让孩子心情愉悦地进食。
1、吃饭时环境要安静。
宝宝会因为注意力分散而产生厌食,如边吃饭边看电视、边听故事边吃饭等。所以,吃饭前把分散注意力的玩具等都收起来,让宝宝专心吃饭。
2、吃饭时气氛要愉快。
无论宝宝犯了什么错误,都不要在宝宝吃饭时进行训斥。孩子在吃饭的时候往往是最放松的,但是很多爸妈往往会在这个时候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这样不仅会影响孩子进食的胃口,甚至还会让孩子出现心理问题。
4、培养宝宝吃饭的“仪式感”。
到了饭点就为宝宝洗手,让TA坐在自己的小位置上,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和氛围。还可以在进餐时为孩子播放轻松明快的乐曲。这久而久之,孩子一听到这首乐曲,就知道是进餐时间到了,就会快乐地来到餐桌前。
第三招:养成好的进餐习惯
孩子不爱吃饭,大多数是因为小孩吃饭时从小没养成良好的习惯,贪玩坐不住,应该如何改变呢?爸妈平时是否意识到自己的一些言行举止、微不足道的细节导致小孩吃饭不安分呢?那和孩子吃饭应该注意以下这些事项,才能给小孩提供一个良好环境,培养良好的吃饭习惯。
1、准备一个宝宝餐桌。
宝宝不爱吃饭,可以给他准备专用餐桌,当孩子开始吃辅食的时候,就要准备专用餐桌,跟大家一起吃饭。只要是进食就让宝宝自己坐好喂食。吃完饭才能离开餐桌去玩,离开餐桌也不再吃饭了,这样才能养出专心吃饭的好习惯。
2、饭前不吃零食。
通常宝宝会在两餐中间肚子饿而想要吃零食,这时候爸妈要能狠下心,坚守不在正餐前给宝宝吃零食的原则,这就能提高宝宝吃正餐时的食欲。当他哭闹个不停的时候,爸妈可以多陪他玩一下,让他忘记饿。
3、吃饭时不能玩玩具。
要让孩子养成吃饭不能玩玩具的习惯,尤其是吃饭之前最好不要玩玩具。在吃饭前可以培养孩子放下自己的玩具帮着妈妈端菜,让大家都就座,然后才和大家一起吃饭的习惯。
4、规定用餐时间
有些宝宝在吃饭的时候不专心,一顿饭要吃很久,那么就可以用计时器来帮助他加快速度。先按照宝宝平时吃饭所需的时间定好计时器,鼓励他在铃响之前吃完;然后再逐渐缩短时间,每次减少一两分钟,直到妈妈认为时间合适为止。
5、家长要以身作则。
做好饭菜,大家一起坐下吃饭。爸妈要以身作则,吃饭时不要随意走动,玩手机等,吃饱饭才离桌,这样的环境慢慢促成孩子养成良好的吃饭习惯。
宝宝老是不好好吃饭,有什么办法可以提高宝宝的食欲?
孩子不好好吃饭,让家长们最头疼不过了。
每次一到饭点就追在孩子身后连哄带骗地喂饭,不少家长身心俱疲。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事实上,孩子长到一定年龄后,这是很常见的事情,他们会对周围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以至于眼前的食物对他们来说没有吸引力。
1-口气酸腐:
宝宝的口气和舌苔也是反映积食的关键之一,家长们平时可以留意一下。积食的宝宝,舌苔会变得厚厚黄黄的一层,口气也会很严重,嘴巴里面有一种酸腐的味道。
2-鼻梁青筋:
有些积食的宝宝,鼻梁上的青筋总是若隐若现的,而且还会有眼袋的出现,这是因为脾胃运化能力变弱了,容易肌肉无力。
宝宝食欲不佳现象发生时,我们要先了解原因才好对症专治,那么我们就先注意一下是否有以下举例的情况发生:
1.宝宝可能因为的身体不舒服、口腔疾病、缺锌等导致的食欲不振。
2.平时养成吃零食的习惯,对吃饭感觉没什么兴趣。点心给予方式不适当,用餐时间不规律,饭前饮用过多牛奶、果汁,都会让宝宝吃饭的时候食欲不振。
3.有的宝宝从小没有锻炼咀嚼,吃什么都囫囵吞下,这样宝宝碰到稍硬的食物将会吐出或是含嘴里!妈妈为了让宝宝将食物咽下,就给宝宝喂大量的汤水,这样会冲淡胃酸,久了宝宝食欲会减退。
按照年龄来增加活动量和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幼儿可以选择户外活动,使气血畅通,保持食欲。对于平时消化能力差的孩子可以经常给予按摩腹部,帮助消化。
其实,孩子吃饭速度慢无所谓,细嚼慢咽更有利于健康,如果没有着急的事情,孩子吃饭慢一点,家长们不应该对孩子发脾气,正确引导孩子。可以采取鼓励式的方法,让孩子调整吃饭速度,不要对儿童催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