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歌舞演故事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文化。在这个统一的大家族 中,又包含了许多不同品种。历史上有杂剧、 传奇以及 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昆山腔等诸多名目;近世舞 台流行的剧种,据不完全统计,有三百余种,如京剧 评剧、粤剧、闽剧等。按声腔系统,大致可以归纳为以 下几种类型:(1)曲牌体音乐的古老剧种,如昆曲、高 腔、莆仙戏等。(2)西皮、二黄腔系统的剧种,如京 剧、汉剧、湘剧、桂剧、滇剧等。(3)梆子腔系统的, 如秦腔、豫剧、晋剧、蒲剧等。(4)从民歌小调发展起 来的,如各种称为花鼓、花灯、秧歌、采茶、彩调的剧 种和黄梅戏等。(5)从说唱音乐发展起来的越剧、沪 剧、曲剧、锡剧,以及各种道情戏等。
此外,还有藏剧、白剧、壮剧、傣剧、侗剧等少数民 族戏曲。
有的剧种是单一声腔,如昆曲、评剧、豫剧等;有的 则包括多种声腔,如川剧有昆、高、胡、弹、灯,即昆曲 高腔、皮黄、梆子和花灯,湘剧有南北路(二黄与西皮) 和高腔。它们虽有各自的地方特点或民族特色,但大都有 共同的传统,都是把音乐、舞蹈和戏剧表演紧密地结合在 起,以“唱念做打”作为特殊的表现手段;或如戏曲史家王国维所说:“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 ”①戏曲艺术 中的 “唱”,不同于话剧、电影中的插曲或伴唱,而是直接 把剧中人物的部分语言(台词)和内心活动变成歌唱,是 剧本文学中的韵文部分。与纯用歌唱的西方歌剧不同,它 同时还有比较接近于生活语言的“念白”,包括韵白、散白 和介乎唱念之间的韵文朗诵。“做”泛指表情、表演动作。 ‘打” 则是表现战斗或格斗,这些表情和动作都是舞蹈化了 的。整个演出统一于音乐性和节奏感,达到总体的和谐 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各种舞台艺术都是综合艺术,但西方 主要的戏剧样式如话剧、歌剧、芭蕾等,在综合之中又有 明显的侧重, 分别施展各自艺术手段(如语言、歌唱、舞 蹈)的长处,和中国戏曲是有所不同的。这也反映了东西 文化的区别,如人所说:东方综合,西方分析。东方文化 往往着重于宏观、综合、 协调,带有一定的模糊的不可捉 摸的色彩。戏曲广泛吸取和融合文学、音乐、舞蹈、武术、 杂技、哑剧 ..众多艺术之长,为我所用。虽然,由于每 个具体作品因其内容与风格的不同,使用时可以有所选择, 但又都具有高度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戏曲的舞台表现手段,无论语言还是动作,都经过特 殊的艺术加工,与生活中的自然形态有不小的距离,带有 假定的色彩。整个演出,追求的也是一种真真假假虚虚实 实的境界。
上联讲的是关于真实与假定的关系, 认为艺术欣赏 是不宜拘文牵义、胶柱鼓瑟的。一方面,戏是真的。戏曲 作品无论采用怎样的表现手法,其内容总是社会生活的真 实反映。作品的描写不能违背生活的逻辑。所以,戏曲艺 术家从来都很讲究戏情戏理,反对胡编乱造。另一方面, 戏又是假的,戏就是戏。我国有句成语,叫做逢场作戏。 ‘场” 是演出的场地,既是 “作戏”,就不是那么严肃,那 么一本正经的。在中文里,戏剧这两个字,都有游戏、戏 谑的意思。虽然,所有电影、话剧等艺术形式,莫不是以 假定的艺术手法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但是对待这种假定性 的态度,则是不完全一样的。戏曲采用虚拟的表现手段, 但并不掩饰其假,不排斥剧场性,不在舞台刻意制造幻景 以求使人感到演出与生活的近似或逼真,而是向观众交心, 赢得观众的信任:明知其假,信以为真,达到台上台下的 默契。演出越是能够根据作品的内容,展开想象的翅膀, 大胆地进行艺术的虚构和夸张,充分发挥表现手段假定性 的特长,就越能博得观众的欢心。就这个意义来说,越是 好“戏”, 越是 “假” 的。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 十八相送”是一场脍炙人口的好戏。梁祝二人同窗三载是情长谊深。送别路上,祝英台想把自己女扮男装的真情告 诉对方,又碍于礼教,不便明说,只好暗示。
戏剧三要素是什么?
戏剧三要素 :
一、戏剧冲突
戏剧冲突是指表现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它来源于拉丁文conflitus,可译为分歧、争斗、冲突等等。同时也是戏剧中矛盾产生、发展、解决的过程,由戏剧动作体现出来。从戏剧冲突中可以带出人物的性格与剧本的立意。
二、戏剧语言
是剧中人物的语言。它是性格化的,是富有动作性的,即人物的语言是同他的行动联系在一起的。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等等。
三、舞台说明
是剧作者根据演出需要,提供给导演和演员的说明性的文字。按其内容和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四种形式。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文字。舞台说明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
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展开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这部分语言要求写得简练、扼要、明确。这部分内容一般出现在每一幕(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一般用括号(方扩号或圆括号)括起来。
扩展资料:
中国的戏剧种类:
一、清朝时期,四大徽班在北京发展的时候,经过了各自之间以及与其他剧种的不断交流与融合,经过了徽秦合流、徽汉合流等阶段,随着历史发展的潮流,首先在宫廷中形成了京剧。
二、徽剧,安徽省的曲种,徽剧的历史则更源远流长,徽剧起源于明朝!徽剧发展的繁盛时期,最著名的四大徽班当属三庆班、四喜班、春台班以及春四班了。
三、越剧,主要流行于江浙沪地区,不同的地区在此基础上又发展了不同了流派,越剧的曲调悠扬,题材也多是关于佳人才子,具有一种江南特有的钟灵毓秀之美。
四、黄梅戏是根据地域名而命名的一种曲种,来自于湖北的黄梅,但是最初的黄梅戏并没有在湖北黄梅得到发展,而是走到安徽才正式发展壮大起来。黄梅戏的代表作就是众所周知的《天仙配》和《女驸马》。语言质朴,曲调活泼,深入人心。
五、评剧是发源于河北的农村地区,评剧是有说唱艺术发展起来的,吐字清晰,以表现生活为主,形式自由,深受乡村劳动人民的喜爱!评剧和河北梆子一样,是中国北方地区特有的戏曲剧种,对中国北方的文化发展,贡献突出,它们内容通俗易懂,深受人们的喜欢。
六、豫剧主要起源于河南地区的河南梆子,作为地方剧种,豫剧是中国最大的地方剧种,豫剧大发展也是名扬全球!豫剧在河南境内,根据地区的不同,
又分成了豫西调(洛阳)、豫东调(商丘)、祥符调(封丘)和沙河调(豫东南)。豫剧的代表作就很多了,比如《花木兰》、《穆桂英挂帅》、《刘大哥讲话》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戏剧
戏剧常识有哪些?
戏剧常识有如下:
1、我国古代乐舞杂技表演的总称是百戏,汉代又称角底戏。
2、我国古代最早的戏曲剧目是汉代的《东海黄公》。
3、目前唯一能看到的南戏剧本是《张协状元》。
4、我国南北朝时的乐舞节目《踏瑶娘》,反映了妇女的痛苦生活。
5、唐宋时期流行的参军戏渊源于秦汉时的乐舞和俳优。
6、宋元时期南方的曲调统称南曲,盛行于元明。
7、我国民间出现的最早的剧场是宋代的勾栏,大者可容数千人。
8、梨园是唐玄宗时教练宫廷歌舞的地方,后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弟子。
9、元曲是杂剧和散曲的总称,两者都采用北曲为演唱形式。
10、白朴的《梧桐雨》第一次把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搬上舞台。
11、《琵琶记》的主人公是蔡伯喈和赵五娘,作者是高则诚。
12、清朝乾隆年间,宫廷设置“南府”演出戏曲。
主要分类:
1、按容量大小,戏剧文学可分为多幕剧、独幕剧和小品;
2、按表现形式,可分为话剧、歌剧、诗剧、舞剧、戏曲等;
3、按题材,可分为神话剧、历史剧、传奇剧、市民剧、社会剧、家庭剧、科学幻想剧等;
4、按戏剧冲突的性质及效果,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
(1)悲剧:冲突的实质:“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悲剧的审美价值:“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2)喜剧:审美价值:“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3)正剧:将悲剧和喜剧“调解成为一个新的整体的较深刻的方式”。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戏剧